影响射线生物效应的因素 射线属于物理还是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5-27 17:50:39

导语:影响射线生物效应的因素是什么?影响射线生物效应的因素多种多样,它们共同作用于生物体,导致不同程度的生物效应产生,并且这些因素不仅涉及到射线本身的特性,还与生物体的种类、生理状态以及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射线属于物理还是化学吧!

影响射线生物效应的因素

影响射线生物效应的因素很多,有物理学因素(如射线的种类和能量、照射剂量、剂量率、照射方式、照射部位等)、生物学因素(如受照射个体的性别、年龄、体质、营养情况、射线敏感性等),甚至受照射者的一些生活习惯(如是否吸烟、喝酒、喝茶等)和社会环境也会对受照射者的射线生物效应有所影响,因此我们在评价射线生物效应时要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射线生物效应与射线照射剂量的关系

实际上,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各种射线的照射。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就含有许多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在不停地发出各种射线;我们头顶上的天空中还有宇宙射线,这对生活在高原地区的居民和当人们坐飞机在高空中飞行时还会受到更多一些的宇宙射线的照射;我们一日三餐吃的食物中以及我们人体本身也都含有一些放射性同位素,在我们体内不断地放出射线照射着我们自己的肌体。

此外,我们看电视和做X光透视检查时也都会受到射线的照射。但是,以上所有这些人们接受到的射线总剂量是很小的,对人们的健康不会造成伤害。甚至我们可以说,人类本来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和发展的,而假设让我们生活在绝对接触不到任何射线的环境里,或许人类反而无法正常生存,就好像“水至清则无鱼”一样。总之,射线并不是在任何情况和任何剂量下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只有在射线照射超过一定剂量时才能对某些组织和器官造成危害。还要说明的是,虽然照射剂量一样,但是射线的种类和能量不同,所引起的生物效应或危害程度也不一样。

射线生物效应的随机性

由于射线引起的生物效应并不是射线所特有的,而且发生率(占总人数的比例)低,需要通过大群体的调查,经过统计分析才能确定其规律,包括定量和半定量的关系。例如,射线辐照致癌是随机性的,对受照射群体来说有一定的概率,即有一定数量的人会因此而得癌症,但并不是每一个受照射的人都会得癌症。又如,日本的核爆幸存者中,接受100拉德以上剂量的人群中,白血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但并不是每一个受100拉德以上剂量照射的人都会发生白血病。

射线生物效应有一定的潜伏期

人体各组织的射线生物效应的潜伏期长短也是不同的。还以日本核爆幸存者的统计为例,早期的观察结果主要是白血病发病率较高,随后其它的恶性肿瘤才见增加。因此,有些射线生物效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现。还有一些生物效应的潜伏期可能超过受照射者的寿命,在他们生存期间不一定能被发现。射线生物效应与受照射者性别及年龄的关系有一些射线生物效应和受照射者的性别有关,比如,女性的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比男性高,乳腺癌发病率也是在女性受照射者中才见明显增加。

射线生物效应与受照射者的年龄关系

比较密切。由于胚胎和胎儿的组织器官的细胞处于高度分化阶段,少年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他们的射线敏感性都比成年人高。白血病和癌的发病率都与年龄有关,青少年较高,白血病尤为明显。

射线属于物理还是化学

射线属于物理。

射线,包括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和中子射线等,是由放射性核素或原子、电子、中子等粒子在能量交换过程中发射出的具有特定能量的粒子束或光子束流。这些射线的产生和性质主要涉及到物理学的概念和原理。放射性是通过改变原子结构产生的物理变化,而化学变化不能改变原子结构,这进一步证明了射线属于物理性质而非化学性质。

X射线,作为射线的一种,具有电磁波和光量子的双重特性,表现出波粒二象性。它具有波动性,如衍射、偏振、反射、折射等现象,同时也表现出微粒性,如光电效应、荧光作用、电离作用等。这些特性都是物理学中电磁辐射的基本性质。

此外,X射线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等,这些应用也是基于其物理性质,如感光作用、电离作用、荧光作用等,这些性质都是物理学范畴内的概念。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电话:
邮箱: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0 tianqiyubao4.com

闽ICP备18026954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