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普宁的丧服是怎样的 闽北南平的丧服介绍

更新时间: 2024-05-27 13:51:03

导读:丧服制度也是有发展变化的,周代的丧服制度是在殷商丧服制度的基础之上有所发展,周代的丧服制度在别亲疏、分嫡庶、强调等级制度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如今的丧服制度分区域,那么广东普宁的丧服是怎样的?闽北南平的丧服介绍去哪看呢?和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广东普宁的丧服是怎样的

广东普宁一带成服后,孝子与孝媳穿没有缝边的麻衣,头上戴俗称“笋壳”的麻冠和麻布的遮头盖;到出殡时,孝子与孝孙还应戴上俗称“毛箍驴”麻冠,其用菅芒叶和稻草编成,上用麻丝结五粒如鸡蛋大小的银纸团,前面一粒用于堵嘴,旁边两粒用于遮目,再旁两粒用于塞耳。其意义是:亲人去世,孝子只顾丁忧,诸事不管。其次,死者的女儿穿下摆缝边的苎麻布衣,头戴苎麻布制成的“遮头盖”。女婿头扎白布,身穿白布长衫,腰系俗称“腰丝”的白布腰带,束腰后,两头垂于背后。其三,死者的孙女头戴白布“遮头盖”,上身穿素服并把一块长5尺2寸的白布,折成四折,从左至右,斜披于肩上。其四,外家(如母舅)头扎白布,身穿白长衫,腰系长7尺2寸的白布腰丝,腰带两头垂于背后。此外,普宁一带的丧杖应长至胸部,父丧用竹制,母丧用榕树枝制,因为那里很难找到桐木。孝子的丧杖用银纸与麻布包裹;孝孙的用银纸与大红纸包裹,并用麻绳系上。坟墓修好后,丧杖需留于墓地。

在20世纪30年代,福州城外义序人在“头七”之内应穿白挂孝成服,此俗称上孝。孝男头上包着白布,外戴麻布做的高梁冠,冠有棉制帽蕊坠在耳旁,父母亡一人只一蕊,父母俱亡则二蕊身上穿白色长袍,外套麻衣,皆不缝边。下身穿麻裙麻履,麻履为白色布鞋,外缝一层麻布。孝男还必须有一根丧杖,父丧,用桐木制,母丧,用竹枝做。丧杖皆以红白两色的纸间杂环贴而成,吊奠,出丧时,孝子必执杖,平时则置于灵前桌上。如果孝子是过继的儿子,白布包头内需包有红布。孝妇的孝服与孝男相似,头戴俗称“头盖”的麻衣帽;身穿麻衣麻裙,脚穿麻履,但其后跟缝上一块红布,表示她丈夫在世、不可全白的意义。孝子以下的直系血亲卑亲属,诸如孝孙、孙媳、曾孙、曾孙媳等莫不穿白加麻。旁系亲属如兄弟、侄、侄媳、侄孙,外戚如甥婿,只穿白袍服。朋友来宾吊唁者,亦着白袍。三从以外的亲属来吊唁时只需在腰间束一条俗称腰白的白布。

闽北南平的丧服介绍

闽北南平一带,成服后,孝子穿麻布长袍,腰束麻带,头戴稻草编成并内衬麻布的麻箍头,脚穿草鞋。孝妇内穿黑衣黑裤,外穿麻衣麻裙,腰系黑布短围裙,头扎麻布头白或戴麻布盖头。出嫁后的女儿穿白衣白裙,套着黑色的袖套,头上扎一条麻带子。孙辈、侄子辈白衣白裤,头扎头白。外孙辈腰上加系一束红丝线的腰带。来帮忙的人或朋友等,则头上扎一条头白。

惠安东部成年女子的孝服最为独特,她们均穿白色或白底细条纹的节约衫,下身一律为黑色的绸缎宽裤,头上戴着蓝色白花的头巾或加上黄斗笠,并在头巾上披上一条长头白,脚上穿鞋或拖鞋。区别主要在其他方面,如纯粹上述打扮,其可能是孝妇的姐妹伴成员,或是孝子结拜兄弟的妻子。如果是孝媳,头白上加一小块麻布,腰上系麻绳,一双草鞋则挂在后腰上。孝女的头白上则不加麻布块,也不系草鞋。侄女也只是头白上加小块红布。孙女只需头缠中缀小块红布的头白,衣服裤子随便。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广东普宁的丧服是怎样的,闽北南平的丧服介绍”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电话:
邮箱: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0 tianqiyubao4.com

闽ICP备18026954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