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丧及讣闻是什么 报丧是如何报的

更新时间: 2024-05-27 13:48:46

导读:当老人去世时,需要由亲属或照顾者为其穿好寿衣,并在送终时让其安详地离世。在这之后就要让亲属报丧了,那么报丧及讣闻是什么呢?你知道报丧是如何报的吗?不知道的话,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报丧及讣闻是什么

过去中国的丧礼通常有小葬、大葬的区别,“始丧三日、或五日、七日而葬者,谓之小葬。盖贫者无以为礼也”。通常在这种情况下,人死后,有的丧家马上去报丧,讲究一点的则在开了殃榜、确定丧礼程序以后,即刻去报丧。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地方用的是口报的形式,有的也使用书面的讣告。而所谓大葬指遵照传统礼节所从事的葬礼,它通常分殓期与葬期两部分,而且多需请人开殃榜,择定吉日入殓、下葬,所以大葬往往需停柩多时再下葬。在这种情况下,报丧要分两步走,先报殓期,待葬期临近再报一次丧,如在河北徐水一带,“亡者寿终时日,讣告亲友,曰报丧”;而待葬期快到时,还需在“未葬之先,孝子先具讣通知亲友,曰散讣文”。北京同样,老人初终时,先口报,大殓以后,首七送库之前,应正式向亲友发出讣闻,将接三、首七、成主、伴宿、发引等的具体时间告知亲友。天津也是如此,如在蓟县等地,人死后,即“差人往各戚友处送信,谓之报丧”。到葬期决定后,还需“另具讣闻报于各亲友,云:某日成主家祭,某日酬奠发引”等。而在这种大葬的情况下,初丧时可以口报也可用讣文通知;而葬期则多以讣文报丧。另外报丧时,有的地方需要孝子亲自去,有的地方则可派人去,形式各异。而在中国北方,多数地方还有报庙的习俗。

报丧是如何报的

在山东,在开吊之前,要向死者的亲友报丧。过去通常是由死者的儿子或侄子担任报丧者,他们到亲友家中,首先给报丧对象叩头,然后报告死因和含殓的时间等情况,报告完毕,立即返回家中守灵。有的也派人用讣闻去报丧,并在门口贴出丧榜,公示家中有丧事,向公众报丧。此外,在门口所贴的封门纸、魂幡、岁数纸等也是向公众报丧的标志。

在曲阜一带,报丧称送信,寿终正寝者,不管远亲、近亲都要去送信;中年人去世,仅向其同辈与亲戚报丧;而夭折者一般都不用报丧。

天津是在举哀、开殃书后去报丧,亲近者得知噩耗,会来探丧,哭于尸侧而哀,并同视含殓。在蓟县,人死举哀后即差人往各戚友处送信报丧。戚友家闻信,即持纸帛、果供前往吊唁和参加棺殓;有的则“另具讣闻报于各亲友,云:某日成主家祭,某日酬奠发引”。而在河北张北等地,老人气绝后,多数是由孝子去报丧,“孝子着孝服,亲赴各亲友处报丧,见人即叩头,谓为死者免罪”;有的地方“亦有差人代报,孝子不亲往”。有的地方由于入殓与下葬间隔很长时间,所以人刚死时先口报,而到葬期确定后,再用讣闻通知亲友,如张北县,“葬期择定吉日后,先通知各亲友。富贵之家,用讣闻通知”。在山西阳曲一带,亲殁后,孝子奔告于家长及外族长亲。”在沁源县等地,初丧时口报,而到择定葬日后,才讣告戚友。辽宁海城等地也是如此,在请术士开出殃榜后,“即日通知至亲近族”,以便戚友来同视含殓。此后,当殡期由术士择定后,“印成讣文,注明亡者生卒年月日时及开吊、发引日期,遍致亲友,亦有追述亡者生前事迹,另具哀启者”。

陕西省武功县岸底村在老人去世后,应向主要的亲戚朋友报告死亡消息,通常由来帮忙丧事的执事客代丧主家外出报丧。主人对去报丧的人交代清楚需要报丧的对象,一般是先舅家、姑家、姨家等高辈,再平辈,后晚辈,最后是干亲。在洛川,在报丧后还用“出纸”的方式报丧,“素封大家,则于亲殁三日后,悬服牌纸缀于门首,名曰出纸”。

在清代的南京,“父母始死,有两子者,一子守灵;一子常服,解辫散麻,出至亲族家,匍匐门外,哭泣报丧”。但民国以后“已无此礼,惟传单遍报所知者”,然后,在快出殡时,“逮治丧有期,乃遍讣戚友”。在浙江嵊县,人亡故,即由司书者讣告于亲戚朋友。在湖南吉首一带,当老人一断气,丧家就要请人放铳,以铳声通知本村的亲属。再由风水师确定开吊、出葬日期等,然后才派人去亲戚家报丧。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报丧及讣闻是什么,报丧是如何报的”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电话:
邮箱: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0 tianqiyubao4.com

闽ICP备18026954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