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客家人的倒头风俗 客家人为死者更衣俗称什么

更新时间: 2024-05-27 13:47:59

导读:中国的传统丧葬文化非常讲究寿终正寝。在病人生命垂危时,亲属要给其穿戴好内外新衣;否则,就是“光着身子走了”,亲属会感到十分遗憾和内疚。那么,广东客家人的倒头风俗是怎样的呢?客家人为死者更衣俗称什么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广东客家人的倒头风俗

广东客家人的老人在气绝后,家人要敲打铜锣三响,表示该人已经寿终。随即在厅堂里悬挂俗称孝帘的白色帏幕。孝子孝孙剃发、赤足,手提竹篮挂灯,篮内放着香纸蜡烛,前往河边,跪告河神,并向河里投铜钱3枚,用新瓦罐盛水回家,用这些水为死者沐浴,然后更衣,并在死者的口鼻上放一点新棉花,以观察其是否真的气绝。此后,在其脚部尺余的地方设置一盏油灯,此称脚尾灯或长明灯,在其旁放一碗脚尾饭,上放鸭蛋并插上筷子。这些是给死者照冥路和避免其在阴间路上饥饿的。然后,一面举哀,一面在门口焚烧俗称魂轿的纸轿子和轿夫,其意思是给亡灵乘坐而归西。待死者的尸体完全冰凉,便把尸体从床上撤下,放置在地下的席子上,此俗称“下制”。普宁客家人的老人断气后,敲锣三响,女眷放声大哭开孝。然后将死者卧放在冥椅上。孝子们用钵到河边舀回长流水为死者沐浴。然后为死者更寿衣,男性穿双数长衣,女性着单数衣裙;俱黑鞋白袜。死者的右手拿扇子或手巾,左手执俗称打狗棒的桃枝。尸身上蒙盖白底红被面的“天地被”,不见颜面,因为当地客家人认为死人似虎,遮其面是不让其惊吓活人。接着在死者脚下,摆一盏俗称脚尾灯的豆油灯,灯旁置冥饭一碗,并开始穿上孝衣,父丧露左臂,母亡露右臂。

福建的客家人习惯在病人临终时,为其更衣,寿衣要上六下四,新帽、鞋、袜、内衣均是白色的,妇女要梳头包罗帕。人一断气,马上焚烧魂轿与轿夫,请道士来为其开路送终。媳妇、女儿要悲哭嚎叫。上杭的老人初丧时,孝眷要将空饭盒放在锅里煮,此俗称“驳气饭”,寓意子孙后代绵延不绝。在宁化等地,病人临终时,要为其剃头、沐浴、更衣,若来不及,则死后进行。为死者沐浴,除了在死者身上稍事擦拭外,还要“造程”,即在尸体旁边,用布围一个角,用澡盆盛水,儿、媳用手把水拍得噼啪响,表示在给死者洗澡。在宁化,念佛妇女的寿衣就是佛衣,通常都是她们皈依佛界、举行“点珠”仪式时穿的那套绿色外衣与白色内衣。

客家人为死者更衣俗称什么

赣南于都客家人为死者更衣俗称“装死”,他们需五衣三裤。男戴礼帽,女戴凤冠,口含金钱,手捏纸钱叠成的纸锭。然后连尸体带席移到地上,拆除床铺,此称下榻。下榻后,派人去报丧。赣州的客家人“装死”时,死者贴身穿红色布衣,上七层下八层。人死之后,要在死者面前供饭,点七层的铁树灯。同时要请和尚或道士来念经,早晚哭灵,昼夜守灵,防止猫横越尸身和尸体被虫鼠咬伤,并等待大殓。

在广州一带,广府人的弥留者气绝称倒头,此时,守护在旁送终的亲属要各执一根俗称引魂香的点燃香火,围着已搬铺于厅堂中的死者跪哭。然后,将死者的遗体安放平正,脚部朝着厅堂的门口,并让死者的双手各握一包银钱,谓之给死者做下阴间的买路钱。同时在厅堂中也要昼夜不停地点蜡烛,此谓之为“亡人照冥路”。此外,就是请来“喃吒先生”诵经,为死者开路,并派人去报丧和做入殓的准备工作。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广东客家人的倒头风俗,客家人为死者更衣俗称什么”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电话:
邮箱: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0 tianqiyubao4.com

闽ICP备18026954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