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床前烧倒头纸是什么 北京地区的倒头风俗

更新时间: 2024-05-27 13:46:15

导读:家人有人过世之后,家里一般都会搞“孝堂”、“灵堂”一类的纪念场所,然后场所内外摆放亲戚、朋友送来的众多花圈、丧布,并点燃香火,烧冥币等。那么,灵床前烧倒头纸是什么?北京地区的倒头风俗有哪些呢?和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灵床前烧倒头纸是什么

尸体安排就绪后,要在灵床前烧倒头纸,黄县一带此时还要烧倒头包袱或倒头轿、倒头马等,使亡魂有钱用,有轿马代步。有的地方在门前树起招魂幡,或者挂上魂帛,幡上缀一串纸钱,钱数与死者的岁数相等。有的地方还登上屋顶呼喊招魂,让死者的灵魂回家来。此后,则举行指路仪式,此是为亡魂指明升天的道路。在曲阜,指路的仪式比较简单,做仪式时,在院子里放一把椅子,旁边置一斗。死者的长子手持擀面杖站在椅子上,先用擀面杖击打斗面,然后用擀面杖指着西南方向,连呼三次:“爹(娘)啊!上西南!”呼喊结束后,孝子贤孙就可以举哀了。在临朐,指路仪式稍复杂些。其仪式由族中的长者主持,首先在灵前放些纸马,除长子外,其他的至亲则跪在灵前,死者的次子手持“长钱”在死者的尸体上来回拖动,然后把“长钱”放在死者生前穿过的一件旧衣服上,大家这时就起立伸手托住衣服,移到门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马上。接着,由死者的一位侄子手持三柱香前导,其他人抬着纸马在距离住宅二十米左右的地方停下,邻人则拿些麦秸堆在纸马旁,点燃麦秸,将纸马、旧衣和“长钱”等一齐烧掉,与此同时,大家齐喊:“某某,别害怕啊!上西南啊!”长子则站在院门旁边的高凳子上,高举一根插着香火的秫秸,指向西南天空,大声喊叫:“爹(娘),上西南啊!”连喊数声后,把秫秸扔掉,痛哭流涕地回灵堂跪下,等其他人返回灵堂后,则大家一起大哭举哀。

北京地区的倒头风俗

北京地区的风俗与山东基本相同弥留者气绝称倒头。老人初终时,先在灵床前设供桌,并摆上全套供器,如香炉、烛台等,点上俗称“闷灯”或长明灯的倒头灯,因为民间认为冥界茫茫如夜,需要点灯给死者照路。富家可以从店铺里租用专门的“闷灯”和供器,而贫家则用家中的油灯等来代替。其次,在桌上供一碗俗称倒头饭的米饭,上插三根两三寸长的秫秸棍,每根棍上插一小面球,此为打狗棒;饭上还有三块小烙饼,是为打狗饼。这些是给新鬼赴阴间,经过恶狗村,防止恶狗缠身,打狗和喂狗用的家伙和食品。焚香设供后,孝属全部跪在地上,高声举哀,焚化纸钱或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镍子,此为烧倒头纸。有的富户还用彩色棉纸捻成与死者享年相同数量的灯花,蘸上香油,用铜钱压住点燃,从灵床一直排到大门外,谓之引路灯,其有引魂上路的意思,并在大门外焚烧纸糊的倒头车、倒头轿。有的人家则用纸钱从灵床前一卷卷摆在地上,一直烧到门外,最后引着倒头车、倒头轿,意为引魂上车、上轿。这时,全部孝属依序跪在门外嚎啕大哭,为亡魂送行。一般的平民人家只烧一辆简易的倒头车即可达成引魂上路的意义;而赤贫户在门前象征性地挂几张烧纸也可以表达此意。

天津的习俗大体类似。人死先更衣,男着长袍马褂,女着袄裙。“殓有三铺三盖,多至九铺九盖,数必用单,而贴身一层必铺黄盖白,取铺金盖银之意。”接着,“停尸于床,合家举哀,焚纸镍,曰领魂纸。床前燃灯,曰引魂灯。富者延僧诵经,谓之倒头咒。焚纸糊车马,谓之倒头车”。在河北清河等地,老人初丧时,“衣衾完备,不即殓。将死者置灵床上,口含以钱,以手握果饵,取含饭之义,以锦衾覆之,置盐盏于上,曰停灵。贫者不备锦衾,以纸为之。人子跣足免冠,亲属随之哭泣号踊,赴土地祠押纸,亦曰报庙。并制纸幡门外或巷口,男左女右,按照死者岁数制之,仪招魂之义。是夜,族人皆来丧家,曰守灵”。至三日才入殓。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灵床前烧倒头纸是什么,北京地区的倒头风俗”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电话:
邮箱: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0 tianqiyubao4.com

闽ICP备18026954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