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素质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更新时间: 2024-06-11 21:40:34

①请问素质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即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普通性和发展性,规定了未来教育的发展导向。

主体性,即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应试教育极端功利的思想扼杀了人作为人的起码准则,学生是考试的工具,在这样的氛围下,必然形成一切以分数为基本出发点、立足点和归结点的潜意识。重复讲授与做题是片面追求分数的一贯做法,猜题、押题、模拟题等相关辅导讲座及书籍铺天盖地,这些必然引发课业负担和厌学情绪的产生。

教育的三个面向,指明了基础教育必须是大多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工程,这就是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和发展性特点。应试教育不尊重人,同时它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教师往往更关注和偏爱应试教育的高材生,而忽视甚至厌恶低分低能者,分数成为有色眼镜,严重影响了公平公正地看待每一位学生。

②简述国外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趋势

特点:国外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法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实践性特征,表现出培养人才为国家服务,培养目标随时代变迁而改变,结合学校、家庭、社区等各方面民间和政府力量,以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习得能力的特点,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不少值得我国素质教育借鉴的地方。

趋势:

1、时代主题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学校德育。许多与我们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也都采取具体措施,大力加强学校德育建设;

2、综合化趋势。公民教育,包括爱国主义和法制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是德育的共同课题;

3、适应性趋势。国外德育非常强调适应性,表现为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培养在现代化建设中有开拓性的人才;

4、实用性趋势。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国外特别强调德育的实用性。美国一方面把一些具体的、实用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规则通过课堂教学灌输给学生,另一方面强调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③学生素质教育的如何培养

措施:

1、创新思想,把准方向,突出主体。教育者的教育目标要有固有的解答型向能力型转变。

2、创新课堂,创设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能力。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四有新人。

3、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教师在创新课堂教学上下工夫,努力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意识。

④小学素质教育的重点有哪些

1、采用多元评价机制,每期期末对学生进行一次评价,这就使得评价有了局限性,也有可能太片面,缺乏科学性、公正性。如果采用多元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先自己评价自己,再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然后由任课老师评价,最后由班主任作总体评价,这样,就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学生进行了评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评价的内容要新颖,评价学生不能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优、良、差;

3、看孩子是否具有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

4、看孩子是否有一种进取精神,积极进取精神是人性格中的一种个性特征;

5、看孩子是否具有一种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电话:
邮箱: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0 tianqiyubao4.com

闽ICP备18026954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