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族古老的传统习俗,吃平伙

更新时间: 2024-06-13 22:36:16

1)东乡族古老的传统习俗,吃平伙

现代文明里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人们缺少了必要的交流,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分外觉得孤独。然而在依旧偏远的山区,那里的经济发展缓慢,很多地方还保留着古朴的文化,流传着一些引人入胜的习俗。那么,你想知道东乡族的旧习俗吗?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东乡族文化吧!

在东乡族聚居的地区,一种古朴的食俗叫“吃平伙”,这是东乡等几个民族人民非常喜欢的聚餐形式。每当夏秋季节,草长羊肥,若干知己相约,选好东家,买来羯羊吃平伙,这是十分惬意的一件事情。

在讲究礼仪的东乡族饮食文化中,“吃平伙”是东乡族古老的传统习俗,多在农闲季节或阴雨天。准确地说,“吃平伙”就是吃“东乡全羊宴”,大家一起搭伙吃手抓。其中,平伙羊肉选料精细、制法独特、味美别致,简直可称为羊肉中的极品。

东乡族“吃平伙”的选羊讲究

平伙羊肉在选羊上很有讲究,一般选用羯羊。当羯羊羔出生后,主人精心喂养,不让它上山跑洼。四、五个月后阉割,备上笼头,固定在一定的地方围地活动,以草和精饲料喂养。一年后体壮膘肥,并且肥瘦适当,肉嫩丝细,品质极佳,没有膻腥味,营养格外丰富。

东乡族“吃平伙”的烹饪方法

平伙羊肉吃法及操作烹饪也很别致。首先要定股份,然后把羊拉到东家院里,由阿訇宰后倒挂在树上剥皮清理内脏,取出羊肝,切成小块,用清油葱花爆炒,凡定上股份的每人必须尝上羊肝子,这叫做前头的肝子比后头的肉香。然后,整羊囫囵下锅,强火攻煮。

同时把羊心、肺、肥肠和脖子上的瘦肉洗净剁碎,和上羊油、清油、葱花,配上调料做成发子盛到碗里,放到肉锅用蒸笼蒸熟。取出发子后,在滚沸的肉锅里下佐料,一般为花椒、胡椒、姜片、食盐、蒜苗、红辣椒等。这时,东家端来油香,炕子馍,摆到桌上,在发子碗里舀上一勺滚烫的肉汤让食客们品尝。

东乡族“吃平伙”中蕴含的深意

平伙也有“平火”之意。每当村民不合、买卖纠纷,或庄稼、或邻里、或兄弟叔侄产生了矛盾,有了纠阂,几经中间人说和后相互见面说:“色兰”谅解,有“若要气散,共吃一顿饭,若要好,一顿平伙了”的说法习俗。吃了平伙羊肉后,怨气疙瘩定会云消雾散,双方拿手言和,重归于好。

在东乡族“吃平伙”的过程中,锅里的羊肉、碗里的发子、炕桌上的油香在整个庭院里飘馨溢香,大有其乐陶陶、不知我何的神韵。吃平伙这种古老的食俗一直被东乡族人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着,其味、其情、其景确实是别具魅力。

试想,在气候宜人、风景优美的高原夏秋季节,知己相约,围坐在农家土炕上一边品尝美味佳肴,一边神聊,醇香飘溢、笑声不断,这种浓郁的民俗文化和民族文化风情是多么美好啊。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随处都有东乡人的“手抓”餐馆,“吃平伙”也转到了餐馆里,使这种传统习俗增加了鲜明的时代感。

2)中国民族茶文化:东乡族盖碗茶

茶文化历史悠久,从古代开始,茶就成为了中国众多历史文化中的一种。而盖碗茶虽然很多城市都有,但东乡村的却是最纯正的。东乡族的盖碗茶从唐朝就已就开始,经过多年的传承及改善变得更加的有韵味。

那么,对于东乡族的盖碗茶你了解多少呢?下面的东乡族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内容。

东乡族酷爱喝茶,从茶具、茶叶、配料的搭配都要精益求精。茶具一定要选“三炮台”,“三炮台”顾名思义,即它由盖子、茶盅、掌盘三层组成。三泡台源于盛唐时期,明清时期传入西北,与当地穆斯林饮茶西俗相结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茶品。茶具制作玲珑小巧,由茶盖、茶碗、茶托三部分组成,故称为“三泡台”或盖碗茶。三泡台,是用上等的菊花、福建桂圆、新疆葡萄干、甘肃临泽小枣、荔枝干、优质冰糖为佐料配制而成,香而不清则为一般,香而不甜为苦茶,甜而不滑不算上等,只有鲜、爽、滑才为茗中佳品。

三炮台又称“盖碗茶”,回族传统饮茶风俗。是成都最先发明并独具特色。所谓“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称盖碗或三炮台,其寓意为“天盖之,茶盖;地载之,茶船;人育之,茶碗。”它包容了蜀人朴素的人文思想。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子。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780-783年)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因为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于是崔宁之子就巧思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

为了防止喝茶时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茶船。后来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人人称便。到后世环底做得越来越新颖,形状百态,有如环底杯。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也叫盖碗茶文化,就在成都地区诞生了。这种特有的饮茶方式逐步由点巴蜀向四周地区浸润发展,后世就遍及于整个南方。

回族的盖碗亦称三炮台。因盛水的盖碗由托盘、喇叭口茶碗和茶盖三部分组成,故称盖碗或三炮台。盖碗茶因配料不同有不同的茶名,如红糖砖茶、白糖清茶、冰糖窝窝茶等。用滚开水沏成。给客人上茶,要在吃饭前。倒茶时,要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放入茶料,然后冲开水加盖,双手捧送,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回族讲究沏茶,认为用雪水、泉水沏茶最佳。饮用:喝三炮台碗子茶时,一手提碗,一手握盖,并用碗盖随手顺碗口由里向外刮几下,使之浓酽,然后把盖子盖得有点倾斜度,用嘴吸着喝。这样一则可以刮去茶汤面上的飘浮物;二则可以使茶叶和添加物的汁水相融。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去吹飘在上面的茶叶,不能接连吞饮,要一口一口地慢饮。如此,一边啜饮,一边不断添加开水,直到糖尽茶淡为止。当喝完一盅还想喝时,碗底要留一点水,不能喝干。

3)东乡族圣纪节的习俗与文化

东乡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许多传统文化都融合了多方的文化。每个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节日,而在东乡族最着名的节日就是圣纪节,圣纪节是一个用来纪念穆罕德的诞生和逝世的节日。下面的东乡族文化为您带来圣纪节的习俗及文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东乡族是中国甘肃地区颇具特色的一个少数民族,其历史、民俗十分悠久,融合发展了多方文化。东乡族是14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分融合而成的,因居住在河州(甘肃临夏地区)东乡地区而得名。

东乡族自称“撒尔塔”(Sarta),是以撒尔塔人为主,融合当地回族、汉族及少量的蒙古族等逐渐融合而成。东乡族人口515000人,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的洮河以西、大夏河以东和黄河以南的山麓地带。

纪念穆罕默德诞生和逝世的节日,在伊历3月12日或13日举行(诞生日和逝世日相差一天)。过圣纪节一般的纪念方式是举行各种形式的家会,诵读《古兰经》。过圣经一般要宰羊、宰鸡,大家共食。有的聚众在清真寺、拱北里过,有的则在自己家里办。阿守拉节:“阿守拉”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省“10”即伊斯兰教教历的1月10日,相传,真主在这一天造化了人类的始祖阿丹和唉哇;阿丹和唉哇分散了若干年后,在这一天重新相会。

东乡族大部分人也很重视阿守拉节。在东乡,阿守拉节主要是妇女儿童们聚会的节日,每年由各家主妇轮流操办。一个村里,哪位掌家的妇女吃上鸡头,就轮到她操办,其余各家各户只出一些小麦和清油。男人们念过经,作过祈祷仪式后,简单一吃就走了。剩下妇女和儿童,边吃边说边笑。对东乡族妇女来说,“阿守拉”还有粮食节的寓意,寓有对当年的粮食丰收,五谷丰登的美好祝愿,这一点与宗教无关。

4)甘肃东乡族的来历

1、东乡族因居住在河州(今甘肃临夏地区)东乡地区而得名。该民族自称“撒尔塔”。

2、东乡族是以撒尔塔人为主,融合当地回、汉、蒙古族等逐渐形成的。撒尔塔原始意思为“商贾”,指定居于中亚一带信仰伊斯兰教的各种人,主要有突厥人、波斯人,统称为色目人。东乡族的来源和形成,一度观点颇为分歧。其中蒙古人为主说,早在明末清初,东乡族人民就积极参加了以米刺英、丁国栋为首的农民起义。

3、由于民族形成的特殊环境,所以东乡族形成时,其社会结构即为社会制度。东乡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东乡族的词汇中,汉语借词较多,也有不少突厥语、阿拉伯和波斯语借词。东乡族至今只有本民族的语言而没有文字,现在使用的是汉文,绝大部分群众懂汉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曾被称为“东乡回回”、“东乡蒙古”、“东乡土人”等。主要分布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境内,少数散居在甘肃兰州市和广河、和政、会宁、玉门等县市及新疆伊犁州,宁夏、青海也有少量定居。

5)大名鼎鼎的东乡族擀毡技艺

中华文化三千年,很多技术流传海外,古代没有机器,大多都是人工制造,所以古时,中国的制造业十分精细,做工良好,但缺点是产量稀少。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多数技术由机器代替,导致民间技术逐渐失传。还留存的东乡族擀毡技艺是其中之一,就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东乡族文化吧!

东乡族群众擅长养羊,毛毡的使用又极为普遍,因此,擀毡在东乡族中十分盛行。男人们几乎人人精于此道。不少东乡族毡匠还远赴肃北,甚至青海、新疆等地以擀毡为业。

东乡族的毛毡种类很多,按羊毛的种类分,有春毛毡、沙毛毡、绵毛毡等;按规格分,有四六毡(即宽4尺,长6尺)、五七毡、单人毡和穆斯林作礼拜用的拜毡等;按花色分,有白毡、花毡、红毡、瓦青毡等。

东乡毛毡以柔软、舒适、匀称、洁净、美观大方、经久耐用享誉西北地区。但这并非东乡的羊毛奇特,而是毡匠的手艺精湛。东乡族的擀毡工具主要有3件,即所谓的“毡匠3件宝,弹弓、竹帘、沙柳条”。工具虽然简单,但制毡工序却很复杂,分为弹毛、擀毡、洗毡等。

其中弹、洗、揉边技术性很强,尤其是最后一道工序揉弄毡边最为讲究。因为参差不齐的毡边不能用剪刀裁齐,只能靠手工揉弄。没有丰富经验和高超手艺的人,是做不出笔直带棱毡边的。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电话:
邮箱: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0 tianqiyubao4.com

闽ICP备18026954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