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节气的由来

更新时间: 2024-06-11 06:53:33

一)白露节气的由来

白露节气的由来

在我们民间传统中,有很多的习俗都是我们不曾了解过的,比如说每个节气所代表的含义以及它们不同的风俗习惯,也许我们只是更加重视传统的一些重要节日。但其实这些节气对于我们生活也是很重要的。

白露节气由来

有24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有属于自身的来源和传说,就比如我们所说的白露节气。在我国的历书中记载“斗指癸为白露,凌而为露,故名白露”。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太阳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冷凝结成细小的水珠,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十分惹人喜爱,所以就叫白露了。

白露节气风俗

1、十样白

在我国的浙江温州也是有着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是10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2、秋社

秋社和春社都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社日”。秋社一般一般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举行,大约在立秋后四十余日,一般在白露、秋分前后,是一种欢庆丰收、祭祀的喜庆活动。宋时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僵《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到现在我国的部分地区还有这样的习俗。

白露节气故事

在少数部分地区,白露节气那一天是会有一个祭祀禹王的习俗,而这个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传说。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活动期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盼和向往,也是人们心中的最纯真的愿望。

二)白露节气养生

白露节气的由来

1、注意冷热。白露时节,正是早晚开始变凉的时候,白天又很热,很多人为了怕麻烦,早晚一件衣服凉也将就过去了,按照中国人的养身观念,“白露身不露”,早晚的时候应该有长衣服遮挡一下凉意。

2、注意鞋袜。白露时节,应该注意脚的保暖,凉鞋基本上就不太合适了,如果穿凉鞋,应该注意穿袜子保暖,不过这好像不太符合现在的审美,所以可以换一双运动鞋,布鞋之类的鞋子。

3、注意盖被子。白露时节,正是秋老虎正旺盛的时候,晚上虽然很热,但是后半夜的时候已经有了些许凉意,所以要准备薄被子,有凉意的时候要盖上。

三)白露是秋天的开始吗为什么

白露节气的由来

导语:很多人对于秋天开始的节气比较模糊,有人说在立秋,有人说在处暑,更有人说在白露的时候,那么,你觉得白露是秋天的开始吗为什么?到底白露节气是不是入秋了?首先,节气的含义上来讲,立秋是秋天的开始,但如果从温度上来讲,南北地区就不尽相同了。

白露是秋天的开始吗为什么

不是。因为白露是属于秋天的第三个节气,秋天的节气包括了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这六个节气。所以从节气含义来讲,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有秋天开始的意思。

白露时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度,时值公历9月7日前后。露本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节到了夜晚,阴气渐重,草木上处处可见水气遇冷凝结成的水珠,故名白露。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记载:“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白露”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一般昼夜温差在10℃左右。此时,大气流开始由夏季风逐渐转为冬季风,北方地区的冷空气明显开始频繁侵入,加之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越来越短,白天日照时长缩短,导致气温下降迅速。

一般来说白露之后气温就开始下降,但是个别地区也还是有可能会出现秋老虎。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关于秋天的划分:

秋天

我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作为秋季的起点。“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进入秋季后,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其气候开始由夏季的多雨湿热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气候过渡。

我国划分四季常根据气温变化划分,采用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划分。按候平均气温法,判定入秋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介于10℃-22℃即可视为入秋,成为“简标”;二是:连续5组滑动平均气温低于22℃。一组滑动均温指当天均温加上前四天均温除以5,得出5天滑动平均气温,这是“滑标”。气温法划分的秋季,表示凉爽了。

具体划分如下:

物候

从立秋起便进入秋季了,进入秋季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丰硕成熟。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很多植物在秋季成熟。秋天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气候由热转凉,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凉交替的季节。

随着气温的渐渐下降,许多落叶多年生植物的叶子会渐渐变色,枯萎,飘落,只留下枝干度过冬天。而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将会步入它们生命的终结,整个枯萎至死去。季节转换涵盖多方面气候特征,如果单以气温来作为判定入秋的标准是不准确的。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

气温

初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处暑往往还处在“三伏”期间。“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4个节气,处暑节气过后,初秋炎热将结束。秋天的气候分为两个阶段,初秋“闷热”,仲秋后趋向“干燥”、“凉爽”气候特征。往往要到白露之后,人们才能感受到秋天比较明显的凉意。

中国部分城市常年入秋(平均气温法)时间:

东北地区:长春8月20日、沈阳9月5日、大连9月13日;

华北地区:北京9月11日、济南9月19日、青岛9月21日;

华中地区:郑州9月14日、武汉9月30日、长沙10月3日;

华东地区:杭州10月4日、上海10月6日、宁波10月7日;

华南地区:福州10月23日、广州11月10日、深圳11月15日。

四)白露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

白露节气的由来

白露节气吃的传统食物有:梨子、红枣、红薯、米酒、龙眼、白露茶、乌骨白毛鸡、鸭子、花菜、莲藕、蘑菇等。福建福州有个 “白露必吃龙眼”的传统,其言外之意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对身体有极大的好处。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季第三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

白露节气时,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

中国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标签: 白露 节气 由来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电话:
邮箱: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0 tianqiyubao4.com

闽ICP备18026954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