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的柯尔克孜族历史文化

更新时间: 2024-06-02 18:16:56

(一)悠久的柯尔克孜族历史文化

柯尔克孜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名族,关于柯尔克孜族,在我国汉文史籍很早就有关于其先民活动的记载,可以说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柯尔克孜族是一个民风淳朴高山居民民族,大家了解这个民族吗?接下来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柯尔克孜族文化的民族历史吧。

柯尔克孜族的先民,史称“鬲昆”、“坚昆”、“契骨”、“纥骨”、“黠戛斯”、“辖戛斯”、“吉利吉思”、“乞儿吉思”、“布鲁特”、“纥里迄斯”、“纥迄斯”、“黠戛司”等。2000多年前,柯尔克孜族的先民就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流域,后来逐渐向西南迁至天山地区,并与当地的突厥、蒙古部落相融合。

汉初,曾役属于匈奴,汉征服匈奴后,大部分摆脱了匈奴统治。一部分随匈奴西迁至今新疆天山和中亚一带。隋唐时受突厥统治。黠戛斯灭了回鹘,建立黠戛斯汗国,与唐关系甚密。时黠戛斯拥众数十万,胜兵八万,多次助唐征突厥和李克用之乱。

13世纪接受元朝统治,在叶尼塞河上游曾设万户府。为改变当地面貌。元从内地和西域把大量工匠和农民迁至谦州(今乌鲁克木河南鄂依玛克处之古城),进行陶冶、冶炼、织造、制造舟楫和渔具等手工业生产;鼓励军屯、民屯,备给耕牛、农具、衣服,发展农业生产,并建库廪,设粮仓,开盐矿,辟驿道,加强了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吉利吉思地区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有部分吉利吉思人被迁至今东北松花江流域和北京、山东等地,后融合于当地民族。

元亡以后,中央王朝的力量到不了西北塞外,柯尔克孜族的处境开始恶化。被迫迁至帕米尔高原和天山荒僻的深山里。后来,一部分柯尔克孜族人民为摆脱准噶尔贵族的统治,又迁至中亚塔什干、费尔干纳及其附近;一部分迁到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和喀喇昆仑山一带及其附近地区。原本完整的柯尔克孜族被分开来,人口也急剧下降。

(二)柯尔克孜族的传统节日:马奶节

每个民族都会有一些带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是从很久以前流传下来的,而柯尔克孜族的传统节日——马奶节就是比较有特色的节日,节日期间会食用马奶来祈求平安。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柯尔克孜族文化吧!

柯尔克孜族大多生活在牧区,从事牧业生产,他们养马、爱马,并喜欢喝马奶,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饮马奶的节日。

柯尔克孜族把马奶节称为“克木孜穆伦多克”。规定在每年入夏双子星在天空第一次出现的第二天,柯尔克孜阳历三月初一,也就是在公历的5月22日这天举行。这时候草原上牧草大面积返青,母马已开始产驹,具备了过马奶节的条件。从这天开始,牧民们便开始挤马奶和食用马奶。

节日这天,草原上非常热闹。清晨,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兴高彩烈地来到拴马的地方举行一种仪式。开始时,由长者抓住马鬃进行祈祷,希望安拉保佑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家家都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接着,妇女中的长辈开始挤马奶,并将挤出的第一碗马奶喂给家中最小的孩子,希望孩子茁壮成长,将来得到幸福。这种仪式结束后,人们便开始宰羊煮肉,把发酵好的马奶和各种乳制品及油炸食品摆出来招待客人。

午后,草原上的牧民骑上马成群结队相互祝贺,并品尝入夏以来的第一碗马奶。接着,还要吃羊肉和各种食品,这时人们会弹起琴唱起歌,歌唱草原上的新生活,祈祷人畜两旺,企盼又一个丰收的年份。

有的地方还举行赛马和叼羊等娱乐活动。节日一般过三天才结束,使人们有更充沛的精力抓好夏季牧业生产,争取来年获得更大的牧业丰收。

您可能还喜欢:

独具特色的壮族乐器,壮族蜂鼓

各色各异的达斡尔族风俗民情

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壮族三月三歌节

壮族特有的壮族马骨胡音乐文化

(三)柯尔克孜族花毡中独特的图案寓意

柯尔克孜族的毛毡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东西,几乎家家户户有。而花毡确实毡制品中最为贵重的物品,它的制作工艺可以说是相当复杂。但是在心灵手巧的柯尔克孜族女性手里还是把各种不同的技术揉合在了一起。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柯尔克孜族文化吧!

柯尔克孜族花毡是柯尔克孜聚居区融实用和装饰于一体的一种最普及的手工艺品,是柯尔克孜牧人巧妙利用自然资源进行人文创造的杰作,是以游牧为生的柯尔克孜人对生活和自然挚爱的一种符号表达。柯尔克孜居室里铺设的花毡兼实用和装饰于一体,自古迄今一直是柯尔克孜族姑娘出嫁时必备的嫁妆之一,以母女传承的方式代代相承,成为社会上评价新嫁娘和女主人操持家务能力的标准和尺度之一。

柯尔克孜族花毡图案中以补贴花毡的图案最为丰富独特。补贴花毡的图案布局常见的有对称式、平衡式、均衡式和四方连续式。常见的图案装饰风格有以下两种:由一块块菱形格作骨架,在菱格内用多个单独纹样进行装饰,周边用鹰花或羝角纹链作边框,菱格与菱格之间,或中部的方形主题花纹与边框之间多用白底锯齿纹链将其隔开,使各种纹样尽显特点。

柯尔克孜花毡的纹饰多取材于自然,与其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游牧生活中常见的家养和野生动植物,如猎鹰、大雁、羝角(公羊角、鹿角)、牛羊骨和花卉、蔓草,也有齿牙、三角、方、圆、直线、斜线等几何纹样。这些纹样以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有似形非形意到笔不到的写意效果,再以阴阳交错的处理手法和强烈的红、蓝、绿、橙、褐等对比色对比,形成补色效应,富有动感。

柯尔克孜族是一个长期以牧业为生的民族,牲畜在其生产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表现在手工制品的图案纹饰上便是大量角羝纹的出现。角羝纹图案对柯尔克孜人来说,一方面寓意着畜牧业丰收的美好愿望,另一方面则代表了牲畜与人类的和谐友好关系。在柯尔克孜花毡上还有一类较常出现的纹饰是植物枝蔓。

在柯尔克孜牧人的心中,牧草的茂盛与否直接关系到牧人的生活是否有保证。草是牧人最熟悉,也是不可须臾离开的植物。他们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生活在草原上,对植物的热爱不言而喻。他们将这份熟悉与热爱融化在日常生活中,描绘在柯尔克孜族刺绣等各类工艺品上,演化成千变万化的植物、花卉、枝蔓等纹样,装饰在毡毯、壁挂、围帘等物品上。

柯尔克孜花毡上的传统图案各有其原始涵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承中的变异而逐渐湮没无闻,一些基本图案的原始含义已不为后人所知。柯尔克孜族花毡除传统图案外,还有一些常用图案,如类似狗尾巴形状的图案、鹰翅图案等。

作为穆斯林的一员,柯尔克孜族花毡图案上自然有伊斯兰教的影响与印痕。但与壁挂、围帘等手工刺绣作品相比,花毡图案更多的保留了柯尔克孜族文化精华。从某种程度上说,花毡是游牧为生的柯尔克孜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最好诠释。柯尔克孜人巧妙的利用自然提供的资源,并将其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以花毡的形式表现出来,用来回馈和答谢自然。

您可能还喜欢:

彝族银饰文化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户户相连的仫佬族民居特色

你所不知的畲族婚俗文化

锡伯族婚俗中最具特色的打丁巴

(四)柯尔克孜族的猎鹰节的由来和传统

猎鹰节是2009年3月20日,新疆阿合奇县举办的,当地柯尔克孜族民众聚集在该县赛马场,展示自家驯养的猎鹰。阿合奇县被称为猎鹰之乡,是新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之一。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柯尔克孜族文化中了解吧。

猎鹰节是2009年3月20日,新疆阿合奇县举办的,当地柯尔克孜族民众聚集在该县赛马场,展示自家驯养的猎鹰。

新疆阿合奇县的柯尔克孜族人驯养猎鹰有着悠久的历史,当地牧民仍完整保留着原始的驯养方式,被誉为中国“猎鹰之乡”。柯尔克孜族人在放牧的同时,经常骑马到高达近百米的高山顶上,将自己驯养的猎鹰放飞,因此当地柯尔克孜族也被誉为“鹰王”。

驯鹰习俗:

柯尔克孜族人与鹰,有着亲密的关系。千百年来,他们居住的地方被称为“猎鹰之乡”。在没有枪支的岁月里,人们驯服凶猛的雄鹰为自己捕猎,一只好的猎鹰可以养活一家人。过去,一只鹰的价格比一个柯尔克孜族姑娘的嫁妆还要高。养鹰也是一件奢侈的事儿。办一个驯鹰许可证要500元不说,这家伙每顿能吃两公斤肉,还得是新鲜的。

曾经有一段时间,为保护野生动物国家明令禁止驯鹰。两年后,因为了解到驯鹰术是柯尔克孜族人千百年来的特有民俗,需要保护和传承,禁鹰令才解除了。

柯尔克孜人与鹰恪守着一个约定:他们从不把这珍贵的猛禽连窝端,总是悄悄拿走那只最心仪的幼鹰回家驯养。

一个出色的驯鹰人需要具备三种品质:爱好、稳重、力气。三者缺一不可。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电话:
邮箱: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0 tianqiyubao4.com

闽ICP备18026954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