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卧薪尝胆胯下之辱忍辱的故事

更新时间: 2024-06-08 06:33:49

(1)类似卧薪尝胆胯下之辱忍辱的故事

1、司马迁遭受宫刑,忍辱负重,完成《史记》。

故事由来:

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司马迁家贫,无钱赎罪。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毅然选择了腐刑。忍辱负重,完成《史记》。

2、晋文公重耳流浪异国19年,终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故事由来:

晋文公在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前632年于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2)卧薪尝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卧薪尝胆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卧薪尝胆也告诉我们一时的失败不等于永远的失败,只要心中有信念,坚持下去,终能苦尽甘来。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进行了一场战争,吴国打败了越国,失败的代价很惨烈。越国不仅给吴国献上了绝世美女西施,不仅如此,越王勾践还被吴王夫差当做了马夫,一段时间后,吴王释放了勾践,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里。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起后就尝尝苦胆。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兵精粮足,转弱为强。终于在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打败了吴王夫差,灭掉了吴国,成为了一方霸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失败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敢于面对,敢于重头再来,无论何时失败对于我们都是沉痛的,悲伤的。但是在沉痛中,我们不能沉沦,不能自暴自弃。要心怀大志,暗自充实自己锻炼自己。只要心中有信念,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苦尽甘来的。

(3)什么是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故事发生在春秋末 期吴越争霸之时。公元前4%年,吴王阖阎攻打越国,战败受伤而死。他的儿子夫 差即位,发誓要给父亲报仇。

公元前494年,夫差率领吴国军队在夫椒今江苏吴县大败越国,越王勾践 被抓到吴国后,忍受奇耻大辱。

三年后,勾践被释放回国,从此立志洗雪国耻。为了坚定报仇的决心,不忘昔 日的苦难和苦楚,他每天晚上都睡在柴草堆上卧薪,还吊一只苦胆。每天早起 后、睡觉吃饭前,都要尝尝苦胆的滋味,以使自己永远不忘复仇大业。

勾践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整顿内政,努力生产。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 使越国兵精粮足,国富民强。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率大军再次攻打吴国,打得 吴国军队节节败退,夫差自杀。昊国被越国灭掉后,勾践会盟诸侯于徐州今山东 滕县,做了春秋最后一个霸主。

卧薪尝胆是中华民族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精神的缩影和象征,是一种陷逆 境而不靡、处困苦而不屈的高贵品质。

(4)成语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

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终能够苦尽甘来。

出处:北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权先世以德显于吴,权若效诸君有非常之志,纵不蒙显戮,岂不坠其家声耶?”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电话:
邮箱: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0 tianqiyubao4.com

闽ICP备18026954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