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吗

更新时间: 2024-06-07 07:05:27

(一)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吗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吗

导语:说起霜降,想必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我国很多地区天气会变得寒凉,出现霜现象。最近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下,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吗?霜降节气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吗?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吗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霜降时节,凉爽的秋风已吹到花城广州。东北北部、内蒙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国霜日最多的地方。

连山区、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尔泰山区、北疆西部山区、东北及内蒙东部等地年霜日都超过100天,淮河、汉水以南、青藏高原东坡以东的广大地区均在50天以下,北纬25°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两广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而西双版纳、海南和台湾南部及南海诸岛则是没有霜降的地方。

霜降的传说有哪些

霜降传说之一

我国民间有许多关于霜降的传说,其中有一个是关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小故事。朱元璋年少的时候十分贫穷,经常吃不上饭,还曾经做过乞丐,四处乞讨,风餐露宿。在一年霜降的时候,已经好些天没吃饭的朱元璋饿晕,从山坡上滚了下来,幸好被一个柿子树挡住了,才没有摔死。柿子树上结满了柿子,朱元璋抱餐了一顿,这才捡回了一条命。后来朱元璋参军,成了一方首领,有一次遇到危机的时候,梦见一位神仙站在柿子树下,为他出谋划策,这才渡过难关。从此朱元璋与柿子的故事就这么流传下来,霜降日吃柿子,也成为了现在霜降节气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霜降传说之二

相传龙王的老婆和儿媳不和,两人脾气都很“犟”,每年秋收之季,龙王的老婆和儿媳就会因为干活和休息的问题争吵起来,谁也不让着谁,如同“犟牛”一般,老龙王和小龙王怎么劝都不行,只能叹息“这才是‘双犟’”。但毕竟是一家人,总不能一直赌气着,所以三天内婆媳如果和好了,霜降这天就会出现晴空萬里的景象,如果没和好就会风云不侧。

霜降的气候特点

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是霜降节气,在霜降节气到来之际,气候变化较大。

霜降作为秋季和冬季之间过渡的一个节气,需要特别注意健康养生,及时进补,霜降时节如何进补也成为了一个节气特征。根据气温变化来增添衣物,为即将来临的寒冷的冬天做好准备。

霜降节气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气候肯定会有较大的变化。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三个节气。

在华南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贴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霜日数也就不一样了。霜降时节,凉爽的秋风已吹到花城广州。东北北部、内蒙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

霜降的形成

在寒冷季节的清晨,草叶上、土块上常常会覆盖着一层霜的结晶。霜是一种白色的冰晶,多形成于夜间。

少数情况下,在日落以前太阳斜照的时候也能开始形成。通常,日出后不久霜就融化了。但是在天气严寒的时候或者在背阴的地方,霜也能终日不消。

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陆游在《霜月》中写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说明寒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还有一点,霜只能在晴天形成哦,人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关于霜降,古人还写了不少诗词呢。

拥有了天晴这个条件,霜还不能由水汽凝成,还需要一个重要条件——低气温。

当物体表面温度与附近空气温度形成一个温度差,这时空气中的水汽过于饱和,就会有多余的水汽被析出。在物体表面温度低于0度时,这时析出的水汽便会在物体上凝为冰晶,霜就形成了。值得注意的是,霜的出现意味着当地夜间天气寒冷并晴朗,地面辐射降温比较强烈。

而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冷气团笼罩的时候,所以霜出现后的几天天气往往比较晴好。中国民间有“霜重见晴天”的谚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霜降节气是怎么来的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吗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三)霜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吗

霜降节气的含义是预示即将进入冬天。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进入霜降之后,深秋的景象就已经很明显了,冷空气南下频繁,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

霜降的含义

霜降时候的温度特点是,早晚天气比较冷,中午会比较热,昼夜温差大,同时还会非常干燥,这段时间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度,一些地方甚至在较短的时间里就会跨入冬季。

在南方,进入霜降之后,已经是“三秋”忙季了,这段时间要收杂交稻、晚稻,摘棉花,耕翻整地等,而在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了,大部分地区的秋收也都收尾。

霜降的习俗

到了霜降之后,我国各地的习俗还是非常多的,例如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在一些地区,霜降的时候吃红柿子,能够起到御寒保暖的效果,这样能安稳的度过秋冬之交,不会生病。

(四)霜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吗

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霜降节气主要有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风俗。

霜降节气的特点

“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天气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进入霜降节气后,影响中国的冷空气活动越来越频繁,昼夜温差迅速增大。尤其在江南、华南地区,气温的起伏愈发明显;而西北、东北的部分地区早已呈现出一派“寒风落叶”的初冬景象。

霜降期间,一般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由于干冷空气逐渐一统天下,暖湿空气已被边缘化,带有夏季和初秋特征的许多天气退出,天气相对更为简单。在立冬前后,往往出现较强的大风降温天气,一些地方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跨入了冬季。

霜降节气的风俗

饮酒赏菊

在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菊花霜”,因为此时菊花盛开,正值赏菊的好时节。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中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吃柿子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仅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吃鸭子

在闽南、台湾地区,霜降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北方常说的“贴秋膘”。闽南有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充分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都会卖得非常火爆。

吃牛肉

广西玉林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除牛肉外,羊肉与兔肉也与霜降相宜。

送芋鬼

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垠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辟凶迎祥。

登高远眺

秋季山林、高山空气新鲜,大气中的浮尘和污染物较少。霜降时节登高远眺,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还可舒缓心情。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电话:
邮箱: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0 tianqiyubao4.com

闽ICP备18026954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