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学院是211吗

更新时间: 2024-06-02 23:41:31

一)中国戏曲学院是211吗

中国戏曲学院不是211。中国戏曲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中国戏曲学院重点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表演(京剧表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北京市特色专业:表演(京剧表演)、表演(京剧器乐)、戏曲舞台设计

北京市重点学科:戏剧戏曲学

北京市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戏剧戏曲学

中国戏曲学院介绍

中国戏曲学院是中国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培养戏曲艺术高级专门人才的院校,是中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在国内戏曲教育领域中,专业最完备、培养体系最健全、优质师资最集中、输送高端专业人才最多、业内影响最大,在全国戏曲教育领域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是全国“戏曲特色鲜明、国内水准一流、国际影响广泛”的高水平特色大学,被誉为“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二)戏曲大全:中国戏曲剧种及其代表作

戏曲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绮丽宝藏,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史中,中国戏曲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百花齐放的剧种大观园。

今天就让戏剧文化为你整理戏曲大全:中国戏曲剧种及其代表作。

戏曲大全:中国戏曲剧种及其代表作之——老祖宗留下的,中国五大戏剧剧种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着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着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着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是黄梅戏的著名演员。

三)中国戏曲起源于哪些形式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

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宋代,出现了“宋杂剧”。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

四)中国戏曲中的人物角色有哪些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

每个行当又有苦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标签: 中国戏曲学院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电话:
邮箱: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0 tianqiyubao4.com

闽ICP备18026954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