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知是荔枝来谁写的

更新时间: 2024-06-07 06:43:25

(1)无人知是荔枝来谁写的

无人知是荔枝来是杜牧写的,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2)如何评价电影无人知晓

无人知晓与煽情完全无关,它在与滥情近在咫尺的节骨眼上,决然抛离了情感的矫揉造作,而以一种高尚的生命节气,直面难堪凄怆的人生。儿童跟成年人一样,同样无法逃避生存的考验。是枝裕和以毫无花哨而言的朴素手法,详尽记录了一个被父母遗弃的家庭、一群被虐待的孩子。他或许指出了罪魁祸首,但绝没有主观地加以指责,绝没有对所谓的责任大发宏论。是枝裕和是残酷的,他把捱苦可悲的生活重担压在未成年人的稚嫩肩膀;是枝裕和是善良的,他赋予了孩子们早熟的坚强秉性,让他们敢于承担生活的苦难、理解生的定义 。

(3)西藏十大未解之谜

西藏作为中国地理位置最高的省份,它神秘莫测,是许多旅行者向往的地方。西藏其实开通也没多久,自治区内还有这许多人们还没有探索出来的神秘地带。本期的西藏文化,为你解析。

1、红雪之谜

喜马拉雅山5000米以上的冰雪表面,常点缀着血红色的斑点,远看如同红雪。这些红斑点是由雪衣藻,零下36摄氏度也不至于死亡。因其含有血色色素,故呈红色。

2、巫师之谜

作为藏族原始宗教祭祀主持人的巫师,据说都是能通神,且能同鬼话,以上达民意、下传神旨;可预知吉凶祸福,除灾祛病;还能从事征兆、占卜、施行召魂、驱鬼等。他们是人与神之间的桥梁和媒介,享有十分崇高的威望。

3、珠峰旗云

在天气晴朗时,珠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就是珠峰旗云。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如果旗云飘动的位置越向上掀,说明高空风越小,越向下倾,风力越大;若和峰顶平齐,风力约有九级。因此,珠峰旗云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之称。

4、象雄之谜

象雄王朝鼎盛之时,曾具有极强的军事力量,其疆域包括了西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和青海、四川的一部分以及西部的克什米尔和拉达克。后来,吐蕃逐渐在西藏高原崛起,到公元八世纪时,彻底征服了象雄。从那时起,象雄王国和文化就突然消失了,其文字文献、宫殿遗址等至今无从考证,留下了千古之疑。

5、伏藏之谜

伏藏是指苯教和藏传佛教徒在他们信仰的宗教受到劫难时藏匿起来,日后重新挖掘出来的经典,分为书藏、圣物藏和识藏。

书藏即指经书;圣物藏指法宝、高僧大德的遗物等;最为神奇的就是识藏,识藏是指埋藏在人们意识深处的伏藏,据说当某种经典或咒文在遇到灾难无法流传下去时,就由神灵授藏在某人的意识深处,以免失传。当有了再传条件时,在某种神秘的启示下,被授藏经文的人(有些是不识字的农牧民)就能将其诵出或记录成文,这一现象就是伏藏之谜。

6、野人之谜

西藏野人之谜历来被炒得沸沸扬扬,是世界四大谜之一。

7、说唱艺人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着名长篇英雄史诗,从其原始雏型发展到今天共有百余部之多,可谓长篇巨制。

《格萨尔王传》在民间以两种形式流传,一是口头说唱形式;一是以抄本、刻本形式。口头说唱是其主要形式,是通过说唱艺人的游吟说唱世代相传,而说唱艺人有着各种传奇。

在藏区,有些十几岁目不识丁的小孩病后或一觉醒来,竟能说唱几百万字的长篇史诗,这一神秘事件至今仍是个谜。

8、虹化之谜

是得道高僧在圆寂时出现的一种神秘现象。据说很高境界的高僧在圆寂时,其身体会缩小甚至化作一道彩虹而去(只留下头发和指甲),进入佛教所说的空行净土的无量宫中。

9、古格之谜

九世纪中叶,吐蕃王朝第九世赞普朗达玛被杀,其曾孙逃往阿里地区。约公元十世纪,其后裔建立了古格王国,在近700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1630年,拉达克人入侵并消灭了古格。

如今,浩大的古格王国遗址、神奇的古格银眼无数的古物珍宝吸引着考古学家的探索。但古格文明何以突然消逝,仍是一个谜。

10、香巴拉之谜

藏文史籍对于香巴拉的记载很详细:香巴拉位于雪山中央的西端,圆形如同莲瓣,周围被雪山环抱,从白雪皑皑的山顶到山脚下的森林,生长着各种鲜花和药草,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青草茂盛,绿树成荫,有许多修行圣地。

(4)一骥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意思

出自杜牧《过华清宫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释义: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赏析: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的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

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它使我们想到春秋时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一历史故事。周幽王为博妃子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家亡。

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知道。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揭露了封建皇帝为讨宠妃欢心不惜劳民伤财,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此诗表达了作者对穷奢极欲、权力不受制约的最高统治者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情。

标签: 无人 荔枝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电话:
邮箱: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0 tianqiyubao4.com

闽ICP备18026954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