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使用称呼时有哪些禁忌

更新时间: 2024-06-01 16:35:47

①人际交往中使用称呼时有哪些禁忌

1、不恰当的行业称呼。

一些称呼具有很强的行业特点,不同行业间不能跨界称呼。

2、不通行的称呼。

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北京人爱称人为师傅,但是在南方人听来,师傅等于出家人。

3、过时性称呼。

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一旦时过境迁,若再采用,难免会贻笑大方。例如,法国大革命时期人民彼此之间互称公民。若将它照搬进现代生活,就会不伦不类。

4、庸俗低级的称呼。

在公务活动中,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切勿使用。兄弟、死党、等一类的称呼,就显得庸俗低级。

5、绰号。

对于关系一般者,切勿自作主张给对方起绰号。至于一些对对方具有侮辱性质的绰号,更不应该使用。

6、错误性称呼。

常见的错误性称呼有两种:

一是误读。误读,一般表现为念错被称呼者的姓名。

二是误会。误会,主要指对被称呼的年纪、辈分、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作出了错误判断。

②有关人际交往的经典语录

同性竞争论,拆穿人类虚伪的面具,直面冰冷的世界啊。同性之间是很难交到朋友的,尤其是男生之间。因为他们的本质关系是竞争关系,仅靠短暂的合作关系维持的虚伪的友谊。他们之间的结果要么是关系慢慢淡了,老死不相往。要不就是闹得不欢而散,从此井水不犯河水。人际交往的真理就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题:很久之前发生的若干件事情有感。两个人相隔很远时。他们之间的交集少了。很容易因为他们之间的一两件事。影响他对他们之间关系的判断的正确性。因为他们会不自觉地把对方的身份。向陌生人靠近。

如何看透一个人?按照数字逻辑,有些人属乎直线,有的属乎曲线,对于直线型的人,确定两个点,一是动机,二是目的。曲线形的需要,对他言行举止,思想认知,进行建模一番!

有些事情,劝的了别人却怎么也说服不了自己。人就是这么自私,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事却要求别人要做到。讨厌别人的那些缺点,却不知道自己也是这样

总有一种人,在人际交往中会被当做谈资或被调侃,其实无所谓,你们别把天聊死就好了。

③心理学中人际交往的效应有什么

1、首因效应:初次对人知觉时形成的印象往往很深刻,而且对以后的人际知觉会起很重要的作用。

2、晕轮效应:是指由知觉对象的有关特征推及到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形象的心理倾向。

3、近因效应:指最近的信息对人的认知具有较大的影响。

4、刻板印象:指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有些人一见面就马上把人归类,并把对该类人的评价强加给他。

5、互酬效应:生活中那些相互帮忙的人,其关系总是比较密切,这是互酬效应的体现。

6、期待效应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当你努力发现某人的优点和长处并且由衷地赞美他时,你就会看到他表现得越来越符合你所赞美的那种形象。而你若将某人视为小人或恶棍的话,那么这个人就的确会以你所给他“画”的嘴脸来对待你。

7、投射效应: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会不知不觉把自身的缺点或优点投射到其他人身上,认为他们也是这样。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电话:
邮箱: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0 tianqiyubao4.com

闽ICP备18026954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