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更新时间: 2024-06-02 00:10:02

(1)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中国文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彝、傣、拉祜、景颇、锡伯、俄罗斯、朝鲜12个民族各有自己的文字,且拥有较长的历史。

蒙古族使用一种竖写的拼音文字,居住在新疆的蒙古族使用的是一种以通用的蒙古文为基础,适合卫拉特方言特点的拼音文字。

云南傣族在不同地区使用4种傣文,即傣仂文、傣哪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傈僳族使用一种用大写拉丁字母及其颠倒形式的字母来拼写傈僳族的文字。

少数民族文字大都是拼音文字,但在书写形式上各有不同,比如维吾尔文、哈萨克文,从右往左书写。蒙古文、锡伯文则从上往下书写,行序从左往右。

(2)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

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在当今热闹繁华的社会中,有许多商家为了提高营利,不断地将祖国的语言文字错用、滥用、误用。而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的误读字和语病更是屡见不鲜。

1、店主为了商业效应,将成语滥改滥用.

2、店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字简化而为.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全世界所公认的,充满了中国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可是,在21世纪的今天,有的人不能好好地发扬我们中华文化,却在践踏我们的文字,实在令人心痛. 做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传承汉字文化.将我们的汉字学好,写好.

(3)历史悠久的仫佬族语言文字文化

据考证,仫佬族通用汉字,语言上的话,有汉语、有自己的仫佬语、也有壮语。在一些称呼上也很多特别的地方。那么你了解仫佬族的语言是怎么形成的吗?和汉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现在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仫佬族文化吧。

早在明清时代一些文献就记载“姆佬”族有自己的语言,与汉语迥然不同,和僮(壮)语也有差别。仫佬语属汉藏语系的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仫佬语和侗语、水语、毛南语比较接近。长期以来,由于仫佬族人民与汉、壮等兄弟民族经济文化交往密切,不少群众既会汉语,也会操壮语,有的还会说“土拐话”(汉语中的一种方言)。但仫佬族却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而通用汉文字。

仫佬语称父为布、母为腻、兄为外、弟为侬、姐为遮、妹为诺、伯为巴、叔为梭、妻为卖、子为老、女为勒亚。称马为骂、牛为顿、猪为墓、猫为妙、鸡为计、鸭为腰。称门为堵、去为摆、饭为乌、手为纳、脚为顶、桥为久、酒为巧。称吃饭为斩乌、穿衣为登谷,开门为凯朵、洗澡为沐很。有许多基本词汇与壮、侗、水、毛难等族语言相同,它们同属我国南方古越人语的共同体中发展而来的。现从声母、韵母、语言、语法、句子、词汇等方面简单介绍如下:

声母:仫佬语的声母有单纯声母、鄂化声母和唇化声母等三种。单纯声母有P、Ph、m、f、V等唇音声母和t、th、n、j、ts、ths、S等舌尖声母,还有C、Ch、n、j等舌面声母和k、Kn、y、r等舌后声母和喉声母n等;唇化声母只限于舌后音、鄂化声母则分为唇音和舌后音两种。

韵母:韵母由单元音、复合元音和元音加辅音韵尾构成。声调分舒声调和促声调两类,以塞辅音P、t、K等收尾的韵母是促声调,其余全属舒声调。舒声调有六个,相当于汉语中的平、上、去三个调并合分阴阳。促声调相当于汉语的入声,它除了分阴阳外,往往又按元音的长短而变其调值。

语音:仫佬语的语音音节包括上述声母、韵母和声调等三部分。声母由辅音构成,不带辅音的声母,如属元音开头的,音节前总带上一个喉塞音。韵母有的只有元音,有的元音辅音均有;声调则贯串于整个音节中,用以表示音节的高低抑扬顿挫。

句子:有单句和复句两种。单句又分具有主语和谓语两个成分的双部句,及没有具备主语和谓语成分的单部句,复句包含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的小句子,不论是单句或复句,从结构形式来看,与汉语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形容词的句子词序往往是颠倒的,如买猪肉说成买肉猪,与其它壮侗语族相似。当然,在本族中也存在着住地不同与各兄弟民族接触的情况不同而出现了语言词句上的不同,如东门、四把一带的仫佬族称明天为天明,称口唇为唇口,而龙岸一带的仫佬族则称为明天和口唇等。它们之间在声母、韵母、声调、语法上也有若干差异,这就是平常所说方言。

词汇:仫佬语的构词分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单纯词如:与合成词。词汇方面具有其一般的特征,与同语族的民族语言一样,每一词的音节均有其专门的意义,都以单纯词和合成词为主,多音节单纯词较少,形容词带附加音节就造成新词。

根据调查纪录的349个基本词汇统计,有195个与侗语完全不同,占55%;有42个完全相同,占13%;部分相同的60个,占17%;借词的52个,占15%。随着社会历史的向前发展,仫佬族人民与兄弟民族人民特别是汉族人民的交往更加密切,语言的借词也更增多了。到解放前,汉文、汉语在仫佬族地区已普遍流行,掌握汉文汉语的仫佬族人数也日益增多。

(4)独特的瑶族语言文字文化解说

每个地域的语言都不一样,每个民族的语言也不尽相同,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从民族语言中看出来。语言的变化也代表着民族的进步。那么瑶族的语言文字是什么样的?本期的瑶族文化为你介绍详细内容。

大体来讲,瑶族有三种:盘瑶(瑶语支)、布努瑶(苗语支)、茶山瑶(侗水语支)。

有时候我们也会讲,瑶族有四种,即四大支系:盘瑶(瑶语支)、布努瑶(苗语支)、茶山瑶(侗水语支)、平地瑶(汉语支)。

平地瑶——这个特别的支系,特别之处在哪里呢?

1、由盘瑶汉化而来,却不是完全成为汉人,而是成为了一个新的瑶族支系。

2、没有忘记几千年前的契约《过山榜》、《千家峒》,却拥有了平坦的土地、相对强大的经济。

3、人口众多,40万以上,集中分布在湘桂交界的江永、江华、恭城、富川。

4、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可以说是汉语,却是一种很特别的汉语。

瑶语属汉藏语系瑶语族瑶语支瑶语是指华南瑶族使用的语言的合称,又作勉语,属于汉藏语系中的苗瑶语族。在苗瑶语族中,瑶语支的几种语言,通称勉语,另外瑶族所用的语言亦包括属于苗瑶语族苗语支的布努语和巴哼语,和属于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拉珈语。由于各地瑶语相差不少,往往需要改用中文沟通以便沟通。

瑶语一般分为三种方言:勉金方言。是勉语最重要的方言。勉金方言又分为以下三种土语:优勉土语。又称高地瑶话、盘瑶。标曼土语。金门土语。又称平地瑶话、蓝靛瑶。标交方言。又分为标敏和交公勉两种土语。藻敏方言。又称八排瑶语、藻敏语。使用勉语的人口约有140万,其中中国70万,越南50万,其余主要分布在老挝、泰国和美国。在所有说勉语的人中,约有90万人使用优勉土语,40万人使用金门土语。1984年统一的瑶文是优勉土语的拼音文字。布努语和巴哼语,本来被归为瑶语支,但较新的分类把这两种语言归类到苗语支。

语言特点

瑶族人民瑶语支语言的主要特点:一般地说,声母、韵母和声调都有逐渐简化的趋势。塞音和塞擦音清浊对立,浊的塞音和塞擦音同苗语支的苗语、布努语带鼻冠音的塞音和塞擦音相对应。送气音基本上出现在汉语借词中。元音一般长短对立。辅音韵尾有-p、-t、-k、-m、-n、-等6个,声调通常有8个,同古声母的清浊有密切关系。变调与构词有一定的联系。虚词和词序为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名词、指示代词、状词和数量词组作定语时在中心语前,形容词作定语时一般在中心语后。数词有两套,“十”以内的用固有词,“十”以上的用汉语借词。主语在谓语前,宾语、补语都在动词谓语后。词根基本上是单音节的,带附加成分的词不多,有的附加成分已逐渐脱落。汉语借词比较多。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电话:
邮箱: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0 tianqiyubao4.com

闽ICP备18026954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