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怎样体现汤显祖的至情论

更新时间: 2024-06-02 21:10:04

(1)牡丹亭怎样体现汤显祖的至情论

汤显祖在《牡丹亭记题记》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是“至情”论的经典说法,汤显祖继承了泰州学派反对理学教条,争取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并将其光大在艺术创作的实践中。杜丽娘无疑就是一个大胆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她在追求“情”的过程中实现了对“理”的超越,也一步步实现了个性的自由发展。从杜丽娘这个人身上,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一部分人的面影,听到了他们心灵的呼声,感应到了他们灵魂的颤动。《牡丹亭》对那个时代个性倍受束缚、灵魂倍受麻痹的人们,无疑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牡丹亭》是一部充满诗性光辉的艺术杰作,自其诞生以来感染和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有情之人”,因此其文化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现时代的反理学意义,而实现了“至情”本体论层面上的永恒价值。

(2)牡丹亭写的是一个情字你怎么理解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作品,原名为《牡丹亭还魂记》,描写的是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故事。

这部作品就是围绕两人的爱情来写的,该作品体现了男女青年对自由爱情生活的追求。据记载当时有少女读其剧作后深为感动,以至于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寻梦”一折时感情激动,卒于台上。由明至今,《牡丹亭》几乎成为昆曲的代名词。

(3)牡丹亭诗句

1、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这般,都付与了断瓦残垣。

2、西风扬子津头树,望长淮渺渺愁予。

3、砧声又报一年秋。江水去悠悠。

4、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待打并香魂一片,守得个阴雨梅天。

5、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6、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7、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

8、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春好处无见。不提防沈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貌。

9、情由心生,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情非之至也!

10、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4)如何理解牡丹亭中的梦境描写

从剧本结构来看,它是全剧构思的枢纽,是情节和人物性格发展的契机;从表现手法来看,它使人物心理得到充分展示:一是展示愿望需要满足的心理过程,二是表现人物情感更真,三是揭示人物内心更深;从作家创作意图来看,它表达了作家对生命意义的关怀:一方面把走进梦境视为步入新生命,一方面把梦中自然情欲的描写作为一种自我本质力量外化的人生要求和冲动来表现。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电话:
邮箱: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0 tianqiyubao4.com

闽ICP备18026954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