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故事:没有十全十美

更新时间: 2024-05-29 06:05:47

①佛经故事:没有十全十美

人世间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的,完美的事物总是稀有而又脆弱,追求完美只是让自己更加的没有缺点而已,而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然有非常多博大精深的道理,佛家通过故事来让人悟出道理,本期佛经故事为你解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再美丽的人也有些地方缺憾,若是十全十美就变成了天仙仙女了。心里上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再良善的人也有些不良善的地方,若是十全十美的良善就变成了圣人了。圣贤的高贵个性,不能移植到凡夫的身上来。仪表怎能十全十美呢?人的个性已有缺憾,怎能生着十全十美的形体呢?

佛法说,业有定业不定业,定业就是说,已成的物体不容易改变,譬如说,金与铁都是一样的金属,其本质的贵贱是差别很大的。世间已成的物体—譬如人的美丑,物的贵贱,个性的善恶,都是不容易改变的,欲改变它必须费很大的工夫,以及很长的时间,甚至于生生世世,急于改变往往弄巧成拙或相反的结果。

从前一个中年的男士,娶了一位很美丽的妻子,不但是美丽而且是富贵家的千金,可以说郎才女貌。这位男士每当有社会活动的场面,都带着这位太太去参加,也不知欣羡了多少的人。但有一位朋友说他太太虽然美丽,可惜鼻子却歪了一点,这位男士听了以后,非常的难过,每回到家里的时候都注意到他太太的鼻子,越看就越难过:“为什么差这一点点?”

终于下定决心,欲给他太太换一个鼻子。就各处的去寻找,终于寻找到一位鼻子很美丽的太太。趁着他没有注意的时候,就将那位太太的鼻子割下来,就一直跑到家里,把自己太太的鼻子也割下来,换上那美丽的鼻子,欲安上去,可是任凭怎样安也安不上去。结果两个人的鼻子都被割掉了,两个人都没有鼻子,变成两个丑妇,害人害己,这就是傻瓜人做傻瓜事的结果。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尤其是女人,脸上涂红擦粉,身上穿的五花杂色的衣服,乃至真珠宝玉,千方百计的去争取来装饰此身,这是众生的我执习性。我执乃是一切众生造业生死轮回的根本,是故欲离欲解脱生死,须修不净观。不净观有五:一者生处不净,二者种子不净,三者四大不净,四者九孔不净,五者毕竟不净。修此五不净观可以离欲解脱生死。

世间的人都希望,外表美丽迷人,须知外表美丽乃是暂时的,渐渐鸡皮鹤发,一年一年的丑陋下去,渐渐被人讨厌。若是心里的美丽即一年一年的芬芳,一年一年的被人尊敬,乃至生生世世用不尽的财产,乃至成佛三十二相。何者才究竟,何者不究竟,我们应该有所选择。

世间有些不懂佛法的人,欣慕修学佛法而获得名闻的大德。见到他们受人恭敬供养,心里也羡慕也嫉妒。于是冒充某大德的名或妄称某佛某菩萨降生,妄称自己是修证神通的人,骗取信徒的供养。结果破坏佛教的声誉,也丧失了自己的人格,这不是像割掉人家的鼻子,又割掉自己太太的鼻子一样的愚痴吗?

②【佛经故事】佛家修行为何有人依旧遭祸

信仰本身就是一种自己觉得合适的东西,信仰并不能够保证你一生平平安安,也不能够保证你能不能发财赚钱,就是有很多人都误解了这样的意思,那么接下来佛经故事,就让小编来告诉你,佛家修行为何有人依旧遭祸。

佛告阿难:「有人事佛以后,便得诸福;有人事佛以后,竟遭厄难。」阿难问佛:「云何俱事佛,利害不同如此?」。

佛语阿难:「有人事佛,访求明师。了解法旨,从受戒法。除诸过恶,净洁无念。与经相应,精进奉行。不失教义,不犯道禁,如毛发许。此人常为诸天圣众侍卫拥护,所向和谐,众人钦敬。现世享诸胜利,后来得成佛道,何止世福!若此人者,事佛为真弟子。

「又复有人事佛,不值明师,亦无经像;且又不知礼敬,不解至道。勉强受佛法戒,无有至信。受戒之后,复犯众戒。心意昏暗,而又犹豫。不肯读经行道,作诸佛事,乍信乍疑。复不能持斋戒杀,忏悔前非。又不能烧香燃灯,破厥悭囊。时常瞋恚骂詈,出入咒诅,心怀残忍,使人杀生。眼见经像,无敬礼心。所有经籍,或挂壁间,或置榻上,或纳衣箱行箧之中,或任妻儿秽手玩弄。烟熏屋漏,不复瞻视,亦不向之敬礼,与寻常等视。于是善神离舍,恶魔得便,随逐不已,更衰病之,侮弄之。

一旦若得疾苦,而又恐怖怨谤。遂自念言:『我初事佛,云何不蒙护佑,而得疾苦?』其人不能自悟致殃之由,医卜祷赛,胡乱杂进,解除镇压,一一无效,财产衰耗,坐待死亡。命终之后,罪障所牵,堕泥犁(泥犁译言无喜乐,乃地狱中最苦楚最恶劣境界。)中,长劫受苦,难得出期。若此人者,但为不能专一,意志犹豫,于出世大法,无所信向,故得罪殃,一至于此。世有妄人,漫谓事佛致殃祸,不知其人心行不正,违犯佛禁戒。正如植荆得刺,末后恶果,实自招之。」。

③自求多福的佛经故事

很多童年的读物都是故事题材的,因为故事不管对于任何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是非常感兴趣的,而佛家就是通过故事来感化众人的,你听说过自求多福这个词语,但是你知道自求多福的佛经故事吗?本期佛经故事为你解析。

里有张媪,自云尝为走无常,今告免矣。昔到阴府,曾问冥吏:“事佛有益否?”吏曰:“佛只是劝人为善,为善自受福,非佛降福也。若供养求佛降福,则廉吏尚不受赂,曾佛受赂乎?”又问:“忏悔有益否?”吏曰:“忏悔须勇猛精进,方补前愆。今人忏悔,只是自首求免罪,又安有益耶?”此语非巫者所肯言,似有所受之。

【译文】

我们老家有个张老婆子,据她自己说她曾经是个走无常的,如今不再干这一行了。

张老婆子说,她以前到过阴曹地府,曾问冥官说:“信佛到底有没有好处?”冥官回答说:“佛只是劝人为善,行善的人自然会感召福报。所以福报应该说是自己修来的,并不是佛赐福给他的。如果藉着供养来求佛赐福,那么,世间清廉的官吏尚且不受贿赂,难道佛会接受贿赂吗?”老婆子又问:“一个人若是造了恶业,忏悔有用吗?”冥官说:“忏悔必须真心悔过自新,勇猛精进修善积德,才能补救以前的过错。现在的人求忏悔,只能算是自首求免罪,这又能有什么用呢?”

我想,这些话不是一个巫婆所能说出来的,似乎是有人给她指教过的。

④佛经故事:禅修静坐

在世界上宗教林立,西方比较多的人信仰基督,而东方更多的人信仰佛教,佛教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宗教之一,教义已经是深入人心,就算不是信徒,也是相当的了解,而有关禅修更是在各个影视作品中浮现,本期佛经故事为你解说禅修静坐的故事。

明朝末年时,有一位出家比丘,大清早便望着山门发楞,他时而走到门口,时而徘徊在禅堂前,一副坐立不安的样子;原来比丘心中正想着:“在这里参禅打坐已经八年了,也该到各处参学,反正都是用功,增长一下见闻,也没什么不好。”想着、想着拿定了主意,趁着天还亮着,匆匆忙忙打点了简单的行囊,便出了山门,往下山的路疾行而去。

不知不觉太阳已西下,比丘正巧行经到半山腰的地方,附近连一户人家都没有,眼看天色已昏暗,只好就近找了一块平坦的大石,倒头便睡。

睡着睡着,耳边忽然传来一阵妇人的啼哭声,比丘心中纳闷着:在这荒山里,怎么会有人半夜在这里哭?循着哭声看去,原来人就在石头旁边的草丛中。比丘慈悲地问着这位妇女:“老人家,大半夜的,怎么一个人在山里哭?有什么事让你想不开?山里不安全,我看你明天一早赶快回家去吧,省得家人担心。”没想到老妇人哭得更伤心。“怎么,我说错了吗?先别哭,你说说看,也许可以帮上一点忙。”

老妇人哽咽地说:“我没有家,我是出来找我儿子的。”

比丘心想虽然这位老妇人没家,不过还好有个儿子,这就有办法帮她了。“那你儿子在那儿?”

比丘话刚结束,老妇人哭得更大声,比丘这时赶紧安慰老妇人,好不容易才让老妇人止住了啼哭,于是老妇人开始述说她的遭遇:“不瞒您说,我不是人,我是冥界的鬼魂;在世作人时为了生活,养儿育女,造了种种恶业,所以死后堕到地狱中,我和其他罪人们每天被狱卒用铁叉推到血湖受刑,日夜不曾停止。”

比丘这时好奇地询问:“那找你儿子做什么呢?他能救你吗?”

老妇人接着又说:“原先我已经不用在地狱受苦了;狱卒们告诉我,因为我的儿子出家修行,安住在道场,并且每日禅修静坐,精进办道,所以仗此功德,赦免我在地狱的恶刑。”

“那不是很好吗?”比丘又问,妇人停顿了一下,颤栗地说:“可是就在今天,狱卒们又来捉我了。”说到这里,老妇人忍不住又开始哭泣,比丘劝慰着:“这倒是奇怪,你先别哭,把话说清楚,我才能帮得上忙。”

老妇人幽幽地说着:“狱卒们说我儿子已离开道场,退失道心,所以限我三日内,回到那腥臭污秽、苦不堪言的血湖继续受报。哇……”妇人此时想到还要再回到哀号声不断、受极大苦的地狱,便再也忍耐不住地放声大哭了起来。

这时候比丘心中开始有了一些些疑惑,便问:“老人家是那里人氏?叫什么名字?”

妇人答非所问的说着:“只有他回道场安住,继续用功,我才能脱离地狱的业报,只要找到他就好。”

“老人家先别伤心,你总得说个姓氏,才有办法找人。”经比丘这么一提醒,妇人才回过神似地一一告诉比丘。

比丘一听,羞愧地喊着:“娘!我正是您要找的不孝子”,便悲恸地哭了起来;就在这时候老妇人突然消失了踪迹。

此时比丘生起大惭愧心,有所省悟的自语着:“原来我在道场参禅用功的功德,可使得母亲不用受地狱罪报。今日因自己的妄想,懈怠放逸,而离开常住,却连累往生的母亲受地狱的苦报。我连基本作人的孝道都没有尽到,还参个什么学,谈什么修行?”

眼看着天色微微露出鱼白,比丘便迈开脚步循着来时路往回走。回到寺中立即惭愧忏悔、痛改前非,发愿日夜精进禅修以报母恩。后来这位比丘明悟心地,成为当代的大善知识,其所度化的僧俗四众弟子不计其数。有一天,往生的母亲托梦告诉法师:“因为您修行的功德,我已得生人道了,特来感谢。”

省思

禅修静坐的功德实殊胜、难思议,古德云:“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透过禅修静坐,帮助我们返照自心,进而达到无念、无住、无为的境界,才能以清净智慧利益众生,此方为真实报恩者。

⑤【佛经故事】福兮祸兮?福祸相依兮

在佛教文化中,其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平等的,不会特别看待有钱,有才华等等的人,只要是信仰相同,那么,就是平等的,接下来佛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福兮祸兮?福祸相依兮是什么意思。

释迦如来一日由迦毗罗卫国释氏精舍,率领千二百五十大弟子,向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中去。两国交界处,有一大树名尼拘类树,树身高大无比,全树枝头所结果子,甘芳适口,味甘于蜜。果熟自落,人民取食,能愈百病,精神重振。如来坐彼树下,时诸比丘自在游步,取果尝食。如来便对贤者阿难道:「吾观天地万物,各有宿缘。」阿难急至如来前,长跪作礼,问言:「天地万物,有何宿缘?愿求我佛宏慈,详为开示。」如来即言:「善哉善哉!汝等静听,待吾宣说。吾今且就人类,约举诸因。夫善人作福,譬如此树,本种一核,生根发芽,徐徐长进,开花结实,收获无限。

人若豪贵,身负时望,万人仰首者,从夙世敬礼诸佛,虔奉三宝中来。人如巨富,财宝无限,富敌侯王者,从夙世慷慨布施,乐善不倦中来。人如长寿,身体康强,毫无病苦者,从夙生严修大戒,持斋戒杀中来。人如品貌超越,性情温和,令人生敬者,从夙生度量宽宏,忍辱不校中来。人如乐修福慧,不憍不怯,始终不懈者,从夙生参求大道,勇猛精进中来。

人如气度安详,沉静寡言善于审察,不轻举动者,从夙生修习禅定,心不妄动中来。人如开明特达,善解深法,赞叹妙义,开悟愚蒙,人闻其言,莫不向化者,从夙生修般若德,燃智慧炬中来。人如发音清澈,当众宣说,无不畅怀者,从夙生歌咏三宝,劝善无厌中来。人如气体芳洁,不取人厌,终身无有疾厄者,从夙生积德累功,慈心爱物,百方救护中来。」。

阿难恭敬作礼,更向如来请问:「云何为慈?」如来答言:「慈之种别,约举有四:一、慈爱众生,如母爱子。二、悲苦众苦,欲令解脱。三、仁恕一切,心常欢喜。四、护念众生,一切不犯。」如来又言:「阿难谛听!为人因何长大?以夙生恭敬人故。为人因何短小?以夙生轻慢人故。为人因何丑陋?以夙生瞋恚人故。为人因何无所智能?以夙生不学问故。为人因何蠢愚?以夙世不教人故。为人因何瘖哑?以夙生毁谤人故。为人因何聋盲?以夙世不喜听受经法故。为人因何身为奴仆?以夙世负债不偿故。为人因何卑贱?以夙世不敬礼佛法僧三宝故。

为人因何丑黑?以夙世遮佛光明故。为人因何生裸形族中?以夙世不穿法服,喜亵渎塔寺精舍故。为人因何生马蹄类中?以夙世喜着屐佛前行故。为人因何生穿胸族中?以夙世布施作福,生悔惜心故。为人因何生麑鹿獐兔类中?以夙世喜惊怖人故。为人因何生蛇蛤等淫贱物中?以夙世调戏人故。为人因何生诸疮,医药难瘥?以夙世喜打众生不以理故。为人因何令人一见欢喜?以夙世见人欢喜故。为人因何令人一见不欢喜?以夙世见人不欢喜故。为人因何系闭牢狱,杻械加身?以夙世曾笼系众生,一时剥夺众生自由故。为人因何缺唇?以夙世钓鱼,鱼缺口故。」。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电话:
邮箱: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0 tianqiyubao4.com

闽ICP备18026954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