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晴天有什么说法 冬至晴天会有啥预兆

更新时间: 2024-06-01 15:38:14

导读:冬至是冬天的第4个节气,这时候的北方天气已经很冷了,大家都在小太阳面前,在暖气旁取暖。若说冬至冷,但是也有天晴的时候,而且冬至当天晴有着不一样的说法,那么冬至晴天有什么说法呢?想知道冬至晴天会有啥预兆,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冬至晴天有什么说法

说法一: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

根据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相信大家都能看明白,冬至这一天若是晴天,代表整个冬天都是晴朗无雨。而小编发现自己所在城市,冬至后会迎来雨雪天气,气温也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这样一看有些说法并不是无道理的。

说法二:冬至太阳大,过年雪要下

如果冬至这天是大太阳天气,等到过年的时候,就会出现下雪的情况,气温也会比较低。因此在今年春节前后大家出行记得多穿点厚衣服,别感冒受风寒了。

说法三:冬至大热头,明春冻死牛

这句话的意思是冬至出现大日头,而且温度还比较高,天气很暖和。到了来年的春天,就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天气会异常的寒冷,说不定有的地区天气寒冷会导致家畜被冻死。

法四:冬至晴,春节阴

根据上面这句话可以看出,假如冬至是个大晴天,预示着在春节期间会有雨水或雪花降落,也可能是阴云密布,总之不会是晴天。

冬至晴天会有啥预兆

冬至晴天意味着瑞雪兆丰年。

如果雨雪多的话,正好为庄稼补充一些水份,庄稼就会长得很好。冬至在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中,对于人类来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意味着冬天最寒冷日子即将来临。在很多地方都有冬至吃饺子或汤圆的传统习俗。现在各地对冬至也没有古代时候那么重视,只是把他当作24节气中的一种。

冬至的气象变化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到了“三九、四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景观差异较大。冬至日的白昼虽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会很冷,因地表尚有积热,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后。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天文意义上的气候特点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

冬至过后,中国各地气候都将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和“数九寒天”了。所谓“数九”,即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说法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数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

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或“完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冬至的传统习俗

1、祭祀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2、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3、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冰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电话:
邮箱: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0 tianqiyubao4.com

闽ICP备18026954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