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归纳总结 有哪些高效学习法

更新时间: 2024-05-17 16:37:06

地理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

一、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二、抓“综合”重“联系”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要做如下努力: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关于这一点,你要多注意典型例题分析,将其积累起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高中地理思维方法

一、经纬定位思维:精准把握地理坐标

经纬定位是地理学习的基石,它如同一张精确的坐标网,帮助我们锁定地球上的每一个点。通过熟练掌握经纬度、半球位置、纬度带等要素,我们能够迅速定位并了解特定地点的地理环境。例如,通过经纬度可以判断某地位于哪个大洲、哪个气候区,进而推断出该地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这种思维在解答地理位置相关题目时至关重要。

二、地形地貌思维:深入剖析地理骨架

地形地貌是构成地理环境的重要因素,它们不仅塑造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还对气候、水文等自然要素产生深远影响。在解答与地形地貌相关的题目时,我们需要关注地形的类型、分布规律以及地势变化等特征。

三、等值线图思维:巧妙解读空间变化

等值线图是地理学科中一种独特的图表形式,它通过线条的疏密、方向和弯曲程度来描绘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在解答等值线图相关题目时,我们需要关注图名、图例以及数值变化和线条走势等关键信息。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电话:
邮箱: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0 tianqiyubao4.com

闽ICP备18026954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