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哪里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哪三不孝

更新时间: 2024-05-17 13:52:35

导读:我们看到古代父母批评子女的时候,总是会提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以此来要挟孩子娶妻生子,或者纳妾求子。那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哪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哪三不孝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哪里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主要意思说的就是,不孝的事有三件,其中没有子孙后代是最大的不孝。舜没有禀告父母就娶妻,就因为怕没有后代,所以君子认为他如同禀告了一样。据赵歧的《十三经注疏》中对“无后为大”的注解时说:“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即不孝的三件事为:一,不明确指出父母的过错,对父母的错误行为阿意曲从,陷父母于不义;二,父母年老之时,却不愿求俸禄以让父母安享晚年;三,不娶妻子,没有儿子,断绝了后代。

舜不告而娶:相传舜的父亲凶狠、生性暴烈,不同意舜娶妻,不禀告不合礼,无后又为大不孝之举,权衡再三,舜只好“不告而娶”。所以舜的作为合乎君子之举,无不孝之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一理念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家族的绵延和继嗣的特别重视。古代的孝不仅包括“生之以养”和“死之以葬”两个层面,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对于先祖祭祀的延续,这种延续就必须以后嗣不绝来实现,没有后人就等于断了祖先的香火,为最大的不孝。

古代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哪三不孝

三孝指的是忠义,奉亲,有后。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作品原文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原文翻译

关于此句的翻译,有三种不同的理解:

1、不孝有多种,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这就是无后。

2、不孝的情况有多种,以没有生养后代为最大。舜没有告诉父母自己结婚一事,这是因为还没有生养后代。

3、不孝的情况有多种,不敬父母(后,古意指君王,延伸为君王妻妾,如“皇后、母后”,“後”简化的“后”才有后代的意思)为大,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在当时封建礼教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铁律,周礼结婚非常繁琐),是不敬父母的,但是德高望重的长辈认为舜犹豫了没有告知父母(舜娶妻是在尧考察了舜的德行后,决定把女儿嫁给他的,而此时,舜的父母对舜还有偏见,舜从小有被父母虐待,突然获得尧嫁女儿给他,犹豫了没有告知父母。不敬父母排在不孝的第一位)。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哪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哪三不孝”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电话:
邮箱: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0 tianqiyubao4.com

闽ICP备18026954号-11